1[单项选择题]人生目的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它所认识和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A人为什么活着
B人如何对待生活
C怎样对待人生境遇
D怎样选择人生道路
2 [多选题]个人品德是通过个人自觉的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是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认同和履行的结果,这就体现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这表明个人品德是
A在实践活动中锤炼而成的一种特殊品性
B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的稳定倾向
C个人行为的统一整体及知、情、意、行的综合体现
D偶然的、短暂的道德行为现象
3 [多选题]一位社会学家发现大楼的一块玻璃坏了,起初他没太当回事,没过多久,他发现许多处窗户都破损了。经过调研后,他得出结论:一样东西如果有点破损,人们就会有意无意地加快它的破损速度;一样东西如果完好无损,或是及时维护,人们就会精心地护理。这就是著名的“破窗定律”。下列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与“破窗定律”内涵相近的是
A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
B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
C小善虽无大益,而不可不为;细恶虽无近祸,而不可不去也
D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4 [多选题]有位科学家曾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等于形同虚设。”这句话表明,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会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由此可得见
A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
B法律权威不可能完全建立在外在强制力的基础之上
C法律信仰与宗教信仰没有本质的区别
D法律信仰是法律制定和执行的根本依据
1、正确答案是A
考点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解析
【解析】记忆题。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2、正确答案是A,B,C
考点
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解析
【解析】个人品德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一,实践性。个人品德是个人在社会实践中通过社会道德要求的内化锤炼而成的一种特殊品性。其二,综合性。个人品德不是某种道德要素的表现,而是个人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综合体现;不是个别的具体行为,而是个人行为的统一整体。其三,稳定性。个人品德不是偶然的、短暂的道德行为心理现象,而是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的稳定倾向。本题A说明的是实践性,B说明的是稳定性,C说明的是综合性,D说法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C。
3、正确答案是A,C
考点
加强个人道德修养、追求崇高道德境界
解析
【解析】“破窗定律”体现了道德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加强道德修养要采用积善成德的方法,即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使之巩固强化,以逐渐凝结成优良的品德。B“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的意思是要做到知行统一,D“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说的是学思并重的方法。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C。
4、正确答案是A,B
考点
决定法律有无权威的基本要素、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
解析
【解析】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法律的外在强制力是法律权威的外在条件,主要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尽管法律权威不可能完全建立在外在强制力的基础之上,但必要的外在强制力,是树立法律权威不可或缺的条件。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如果仅仅依赖外在强制力,法律不可能形成真正的权威。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既来源于法律本身的内在合理性,如法律合乎情理、维护正义、促进效率、通俗易懂,也来源于法律实施过程的合理性,如执法公平、司法公正。正是由于法律本身及法律实施具有这些内在合理性,法律才受人尊重,被人信赖,为人遵守。所以,A、B是正确的。C的说法不正确,法律信仰是指社会公众对法律秩序所内含的伦理价值的信仰,即社会公众对法律忠诚的信仰。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会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而宗教信仰,是指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们对所信仰的神圣对象,由此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思想信念,因此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D的说法不正确,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的一种认同,但并不能成为法律制定和执行的根本依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
以上是中国人事考试网为大家整理的『研究生考试试题练习』202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题「0617」 ,希望各位考生,抓紧时机、切莫迟疑,合理、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备考,迎战研究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