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确答案:C
解析:“变”即运动,“不变”即静止,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故C正确。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而不是变化,故A错误。B项只看到绝对运动,忽略了相对静止,故不选。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而不是绝对对立的,故D项错误。
2、正确答案:C
解析: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它是对事物辩证认识的实质,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
3、正确答案:A
解析: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故A正确,BD错误。C选项本身说法错误,故不选。
4、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得知,爱迪生2000多次实验都失败了,在失败中他收获的是错误的认识即谬误,爱迪生之所以说每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失败都看作整个实践过程的一部分,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故B正确;相对真理表明真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正确认识,相对真理与谬误是有根本区别的,不能把相对真理理解为不完全正确的真理,爱迪生之前遭遇的失败都是谬误,而不是真理,故AC错误。D选项本身错误,爱迪生将每次实验都看成是一个历程,并没有忽略不计,故不选。综上所述,此题选B。
5、正确答案:A、D
解析: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始终起着一定的作用,有时甚至对历史事件的进程和结局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故B错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并非“人人”都创造历史,只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故C错误。在社会发展中,所有个人都起到一定作用。这不仅是因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而且社会历史过程本身也正是“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过程,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故AD正确。
6、正确答案:A、B、D
解析: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的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从较长时间来看,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和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能够相抵,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一致的。故本题选择ABD,CE错误。
7、正确答案:D
解析:超纲题。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的时期内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就是社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故本题选择D。
8、正确答案:A
解析: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资本家购买工人劳动力是以货币工资形式支付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就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故本题选择A。BD是资本主义工资实质,而不是掩盖剥削的原因,故不选。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C是劳动力价值的同义语,同样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而不是掩盖剥削的原因,故不选。
9、正确答案:B
解析:当资本家投资所获得的增值部分被看作是全部投资(即预付资本,其等于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带来的时候,那么,增值的部分就是利润;当资本家投资所获得的增值部分被看作是可变资本带来的时候,那么,增值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也就是说,利润和剩余价值在量上是相等的。所以,由题干可知本题中的剩余价值量(m)为15万元。而资本有机构成是预付资本中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即c:v),由题干中的预付资本有机构成为4:1可推导出可变资本(v)为20万元。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公式为:m’=m/v,即m’=15/20=75%。故本题选择B。
10、正确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其科学性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力求全面地认识事物,并透过现象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所以这道题选择B。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它是一个生气蓬勃、万古长青的开放体系,故C错误。“研究对象是一般规律”、“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与“马克是主义是科学”不存在普遍对应关系,故AD不选。
以上是中国人事考试网为大家整理的研究生考试网:2020研究生考试练习题(200423),希望各位考生,抓紧时机、切莫迟疑,合理、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备考,迎战研究生考试!